央廣網東莞9月10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見習記者徐鋇兒)“胡老師,我也考上老師了!”2023年,一條來自學生李詩的消息,讓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虎英小學思政教師胡嶸蘋紅了眼眶。從曾經怯生生的“小透明”,到成長為傳遞教育溫暖的新力量,李詩的蛻變,正是胡嶸蘋27年思政育人路上的生動注腳。
胡嶸蘋課堂風采(央廣網發(fā) 受訪者供圖)
近日,這位躬耕教壇的教師榮獲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稱號,她用“情意課堂”播撒信仰種子,以“科創(chuàng)思政”點燃報國夢想,在20萬公里送教路上傳遞教育火種,書寫著新時代思政教師的使命擔當。
情意課堂:讓思政課有溫度有力量
“寧兒,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課堂上,胡嶸蘋哽咽著讀完趙一曼的家書,臺下孩子們的眼眶紛紛濕潤。為了這短短幾分鐘的誦讀,她深夜反復練習,讀遍數十封革命家書,只為精準傳遞“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信仰溫度。這堂課不僅入選“學習強國”平臺,更獲評2021年首屆全國思政課教師教學“全國典型經驗”。
最美教師胡嶸蘋(央廣網發(fā) 受訪者供圖)
“思政課不是枯燥的理論灌輸,而是情感的共鳴與靈魂的對話!北诌@一理念,胡嶸蘋將“情意”融入教育主張,創(chuàng)造性地把語文的詩意、音樂的律動、藝術的審美融入思政教學,打造出“詩意靈動,情智共生”的情意課堂。在《開天辟地的大事》一課中,她以“三連問”直擊人心:“我們接受這樣的條約嗎?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我們能答應嗎?這樣出賣國家出賣人民的條約我們能簽嗎?”孩子們擲地有聲的“不能”,讓歷史責任感在稚嫩的聲音中覺醒。
跨學科融合是她的“教學法寶”。2022年,她將語文、思政與音樂熔于一爐,憑借《邊塞風骨傲然立,最是詩中家國情》斬獲教育部“詩教中國”大賽全國一等獎,讓學生在“大漠孤煙直”的意境中觸摸“中國脊梁”;2017年,《拉拉手交朋友》一課通過游戲與互動,教會孩子悅人悅己,摘得跨省區(qū)教學展示一等獎!罢n堂因情意而美,學生因情意而潤,當情感真正流淌,素養(yǎng)便會自然浸潤。”胡嶸蘋說。
科創(chuàng)思政:種下科技報國的種子
“技術不行就是被卡脖子!”一次《科技強國》課上,學生的尖銳發(fā)問沒有讓胡嶸蘋回避。她播放黃令儀院士“匍匐在地,擦干祖國恥辱”的采訪視頻,反問學生:“如果每個中國孩子都像黃院士一樣熱愛,芯片難題會不會早一天突破?”課后,有學生在作文中寫道:“胡老師讓我知道,批判的種子要種在熱愛的土壤里,才能長成打破技術封鎖的大樹。”
與孩子一起走進科學(央廣網發(fā) 受訪者供圖)
為了讓學生近距離感受科技力量,胡嶸蘋帶孩子們走進中國散裂中子源,聽科研人員講述“國之重器”的研發(fā)故事。返程路上,一個女孩堅定地說:“胡老師,我長大后也想像他們一樣!”第二天,胡嶸蘋收到了一瓶學生自制的防蚊水——這是孩子看到她被蚊子叮咬后,用所學知識付出的真心。這瓶稚拙的防蚊水,不僅是學生關愛他人的體現,更是科技報國種子悄然發(fā)芽的見證。
胡嶸蘋執(zhí)教《科技力量大》(央廣網發(fā) 受訪者供圖)
2024年科技節(jié),胡嶸蘋與東莞思政團隊主創(chuàng)的《科技力量大》科創(chuàng)思政課,線上線下聯(lián)動全國十地,覆蓋700萬學子。有學生在木棉花瓣上寫下:“您讓我們看見,科技的光里藏著家國的心跳。”這正是她所期待的育人效果:在孩子心中種下科技創(chuàng)新種子的同時,更種下?lián)斆褡鍙团d大任的種子。
時政述評: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
“今日時政:三星堆又‘上新’了!”每天課前五分鐘,胡嶸蘋的課堂上都會響起學生們的時政小播報聲。而在15分鐘的時政述評課上,師生同臺“辯論”更是常態(tài)。曾有一堂課,師生圍繞“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人類”爭得面紅耳赤,最終達成“技術向善,關鍵在人”的共識。
胡嶸蘋課堂(央廣網發(fā) 受訪者供圖)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焙鷰V蘋創(chuàng)新推出“師生同臺時政述評模式”,變學生被動聽講為主動講解,變成人視角為兒童立場,變單向灌輸為教學相長。從“三星堆考古”聊到“鄉(xiāng)村振興”,從“冬奧會科技”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童眼看脫貧”到“點亮中國夢”,鮮活的課堂讓學生沉浸式感受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這套模式不僅獲評教育部首屆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基本功展示典型經驗,胡嶸蘋指導的歐陽莉老師也憑此獲得全國第二屆同類獎項,形成“一城兩例”的佳話。曾經的“時政小白”學生繡繡,如今會主動查閱資料分析“航天育種”與農業(yè)發(fā)展的關系,她感慨:“胡老師讓我們知道,國家大事離我們一點也不遠!
山海送教:讓每盞山村燈火都明亮
“老師,你會再來嗎?能不能留下來?”在新疆喀什的課堂結束后,孩子們緊緊抱住胡嶸蘋,不舍的話語讓她眼眶濕潤。這樣的場景,在她27年的教育生涯中屢屢上演。5年山區(qū)支教經歷,15年幫扶送教時光,她的足跡遍布廣東韶關、清遠,河南商丘,新疆喀什等33個省市,累計行程超20萬公里。
邊遠山區(qū)任教(央廣網發(fā) 受訪者供圖)
在貴州銅仁,課后40多個孩子圍著她要簽名,一張張留言小紙條成為她心中最珍貴的禮物;在偏遠山村,她用生動的思政課讓孩子們看到大山外的世界。胡嶸蘋的背包里,始終裝著兩樣東西:一臺用于備課的電腦,和一疊孩子們送的小紙條!懊款w種子都該被看見,每片土壤都值得被耕耘——教育強國,不僅僅是讓大城市的課堂更亮,而是讓每一盞山村里的燈都亮起來。”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如今,胡嶸蘋已成長為全國模范教師、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她帶領團隊研發(fā)的“科創(chuàng)思政”教學模式被大灣區(qū)23個區(qū)縣復刻,“情意思政”課例在新疆、西藏等16個省市區(qū)推廣,上千名教師受益。
“我只是做了一名思政教師該做的事——用真心換真心,用信仰育信仰!泵鎸Α白蠲澜處煛钡臉s譽,胡嶸蘋依舊保持著最初的篤定。27載春秋,她以心為燈,以愛為引,在思政教育的田野上默默耕耘,照亮了無數學子的成長之路,也為新時代教育事業(yè)注入了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關注精彩內容